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7/3/21 20:09:06 關注:6929 人
“我喜歡梨子,你卻給我一卡車香蕉?!”如果摸不清另一半的真實需要,即使你為ta付出再多也難以得到ta的歡心。
購物中心也是如此,隨著80/90甚至00后逐漸成為購物中心消費主力軍,購物中心的業態更迭和變革正在不斷加速。
那么,怎樣的改變和創新才能精準迎合他們的消費需求?
青年人的體驗需求是什么?
作為在中國開放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開始步入構筑家庭的初期階段。
雖然對家庭消費需求增強,但對于處于事業發展穩定期或關鍵期的80后來說,一方面具備越來越強的消費能力,更加注重追求精致和高品質生活;
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職場/事業發展壓力,更愿意增大對健康消費和多元、新奇的休閑娛樂消費投入。
關鍵點
1、追求品質品牌:33.1%的80后看重品牌口碑;
2、處于家庭建設初期,生活小資,更為居家;
3、具有品味與內涵的品牌屬性對其更有吸引力。
90后收入水平雖然不高,但消費頻次卻很高。緊跟潮流、愛娛樂社交、愛健身運動的90后更愿意為自己消費。
關鍵點
1、追求個性化品牌:40.9%的90后看重品牌設計個性;
2、社交娛樂生活豐富:39.7%的90后把娛樂作為主要消費,18.7%愛去酒吧/KTV;
3、熱愛分享的互聯網社交達人:90后分享頻次遠高于80后。
處在學生階段的00后正在影響家庭消費決策,以00后的文化屬性為切入點可窺視未來消費趨勢變遷,這批未來的消費主力軍需求將變得越來越快,促使購物中心變革提速。
關鍵點
1、通過消費彰顯個性:77%的00后擁有固定使用的品牌,但僅限于能彰顯個人品味的品類;
2、需求在不斷變化:追求個性化,品牌偏好更包容,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實際是下降的;
3、體驗最重要:體驗的重要性超過產品擁有本身,追求娛樂至上、個性化、可分享的體驗;
/4、對IP的認同度高:追星狂熱,喜愛萌化形象,是粉絲經濟的主體。
青年人體驗需求「關鍵詞」
強體驗
健康消費
個性消費
娛樂至上
品牌要會講故事
崇尚科技和創新
消費需求快速變化
高顏值,即時分享
消費成了身份表達的一種方式
……
消費需求驅動的創新趨勢下,哪些新奇業態出現了?
以下將分別從主題街區、休閑娛樂、健康運動、文創藝術、特色餐飲5大類型,對購物中心新奇業態發展進行分析。
(注:本文主要對2016年新開業及調整項目、2017-2018年擬開業項目引進的新奇業態進行統計;涉及的商業項目包括購物中心及部分百貨。)
有場景、有故事的主題街區
青年人的消費體驗需求變化快且更追求個性,目的性消費已不足以成為吸引他們的力量,消費者以怎樣的頻率到場、到場后停留多久、消費頻次如何,均成為決定購物中心運營成敗的關鍵。
主題街區將同一主題、特色各異的業態集中在一起,配合場景和故事。相對分散鋪排的體驗式業態,可讓消費者獲得更立體的體驗、提升消費頻次,正是這一消費趨勢下衍生的新奇業態。
主題街區遍地開花
客群細分、場景創新成差異化良方
2016年更多購物中心玩起主題街區,新的主題街區在場景設計和概念打造方面更加極致,如廣州時尚天河商業廣場的“夜上海街”,除真實再現了夜上海的街景外,還搬來了“叮叮車”,讓消費者如同身臨其境,大呼過癮。
圖片來源/慢活廣州
在客群定位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細分,出現了針對女性的“Hi內”,針對親子家庭的“悠游堂動漫星球”和“童話街”,針對年輕潮人的“N次方公園”等。
青島萬象城“N次方公園”
當主題街區已逐漸成為購物中心“標配”的情況下,購物中心們開始嘗試從細分人群方面做突破,女性、親子家庭等都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推動場景創新,打造景點式商業。
天津和平大悅城
超級工廠+復古街區+Hi內+南岸里
天津和平大悅城于2016年12月開業,延續大悅城系對主題街區的創新打造,推出“超級工廠”、“復古街區”、“Hi內”、“南岸里”等主題街區。
超級工廠 :創意手工體驗區
大悅城將工廠概念引入購物中心,建筑裝修復原了上世紀80年代工廠面貌,16個“車間”即16家品牌店鋪。
每天由城市匠人負責生產各式手作,涵蓋花藝、纖維、攝影、金工、畫室、紋身、皮藝、陶藝、木藝等多種手作業態,更有占星、手賬、立體拼圖等新興體驗。
圖片來源 / 看天津
復古街區 :餐飲+配飾+美發的混搭街區
街區布置風格充滿美式懷舊情懷,引進someday餐廳、復古理發店、咖啡店、原創飾品店等,其中很多擺設都是貨真價實的古董。
圖片來源 / 看天津
Hi內 :女性內衣主題街區
和平大悅城專為女性顧客打造名為“Hi 內”的女性內衣主題街區。以海洋為主題的空間內集合各種風格、定位的內衣品牌,文胸、內褲、塑形內衣、家居服、襪子等商品陳列其中。
圖片來源 / 看天津
南岸里 :年輕人宵夜聚餐地
定位為泛宵夜主題街區,精挑細選了全國各地年輕人聚餐首選的美食,如小龍蝦、烤串、火鍋等。
圖片來源 / 中國天津商務網
多元的新興娛樂,升級版的互動體驗
為了滿足青年人多元化的體驗、運動和社交等需求,引入具有強體驗屬性的休閑娛樂業態,成為購物中心向體驗式商業轉變的主要手段。
購物中心休閑娛樂業態的換代升級持續,主題樂園、游樂園、體驗館、科技娛樂、電競、戶外休閑、動物園/水族館等大規模進軍購物中心。
為應對新興業態的挑戰,影院、KTV等成熟業態也在向更多創新與互動體驗方向升級。
Kidzania兒童職業體驗館
Kidzania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兒童設計的職場體驗公園,誕生于墨西哥,目前已布局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迪拜、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韓國Kidzania于2010年2月27日開業,位于著名旅游景點樂天世界里,歸屬韓國MBC文化廣播公司,總共3層樓,約3000平方米,共90種職業供孩子體驗。
而近年新科技的出現使娛樂體驗迎來飛躍式發展,融合最新科技設備的娛樂體驗新玩法將是休閑娛樂創新的主要方向。
沈陽K11
全球首個國家地理終極探險樂園
沈陽K11購物藝術中心將與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聯手打造和運營全球首個國家地理終極探險樂園。
樂園面積4000余平方米,通過世界頂級的影像和技術水平,將國家地理的歷險探索、自然歷史、野生世界、人文考古及風土民情等最珍貴的影像題材與現代科技相融合。
每個人都可以化身為探險者,學習掌握野外生存技能,親身體驗國家地理記者的戶外攝影工作、通過逼真的4D體驗館切身感受自然的偉大。
圖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深圳京基KK ONE
Alienware電競主題基地
電競主題基地融合了來自外星系科技元素,擁有競速、射擊、對戰等多個游戲體驗區。
提供4K曲面高清屏幕,360°全景VR游戲體驗, ALIENWARE旗下主流機型已全部完成配置升級,全線產品支持VR技術。
圖片來源/ ALIENWARE外星人
重慶長嘉匯購物公園
中國首家SEA LIFE海洋探索中心
由英國默林娛樂集團打造并運營的世界水族館連鎖品牌SEA LIFE即將入駐重慶,其擁有17個主題區域,匯聚了全球成百上千種海洋生物。
中心打造獨一無二的與海洋生物的互動體驗,如在暴風雨觸摸池,通過聲光電配合,游客可感受海洋的黑白更替與天氣變幻。
還專為小朋友設計了“黑盒子”創作區,可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和學習體驗來感知海洋世界。
圖片來源/SEA LIFE釜山水族館
廈門閩南古鎮節慶廣場
幻速模擬賽車競速館
國內知名模擬賽車品牌幻速賽車模擬器首開的模擬賽車主題類體驗館即將入駐廈門新興娛樂休閑商業中心閩南古鎮。
場館立志為車迷打造一個社交與共享的交流空間,賽車主題讓幻速族在這里找到許多共同話題,社交生活也會因此更加豐富。消費者通過駕駛逼真的體感賽車模擬器和頭戴虛擬現實頭盔,如臨賽場,感受賽車的沖撞與引擎的轟鳴,享受著極致體驗。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賽車文化和賽車運動體驗越來越受到喜愛。以幻速為領頭的模擬賽車競速館模式的開創,并快速入駐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核心購物中心,為購物中心的休閑娛樂體驗又增添了一強勢版塊。
總結:未來購物中心業態會有怎樣的變化?
01去大店、做快閃店,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潮流和消費者需求
“快”將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關鍵詞,消費者需求變化加快、品牌更新換代更快,相應地購物中心對于業態規劃和品牌調整,其反應速度和更新頻率也應得更快。
上海興業太古匯
做小店和快閃店
上海興業太古匯放棄了傳統的商業地產招商策略——把上千平方米承包給某一個高端品牌,迅速瓜分掉整個項目面積。而是采用以 150-200 平方米的“中型店鋪”為主的思路,小店更易調整,以期適應不斷變化的潮流和消費者需求。
租約在 2-4 個月、甚至是更短的快閃店也是維持消費者新鮮感的一種手段。上海興業太古匯的每一層樓,都專門留了一點商鋪的位置,給各類品牌做快閃店,或是根據商場的季節性活動作為主題店鋪。
圖片來源/興業太古匯
日本東京NEWoMan
為個性品牌開辟“臨時空間”
2016年在東京新宿新開業的商場 NEWoMan一樓,同樣設計了一塊大約 250 平方米的空間,設定為“臨時店鋪”。NEWoMan 會邀請一些與整個商業設施氣質相符的品牌入駐,一個季度之后,再更換另一個品牌。
首次進駐的則是圍繞“大米”做主題的生活方式型店鋪“Akomeya”,店鋪每天可錄得兩千多份銷售記錄。
圖片來源/NEWoMan
傳統業態分類將被打亂、重新分化
淘寶原本按照行業分類的男裝、女裝、箱包、運動戶外這樣的入口被“有好貨”、“愛逛街”、“必買清單”取代。本質上,它是在尋找一種拉長消費者停留時間、增加消費頻次的做法。
回歸線下實體店也同理,百貨按樓層的傳統業態分類方式被詬病已久,購物中心的優勝在于其混合排列的體驗式消費。在各類主題街區出現之后,業態分類的方式按內容、主題、場景做了重新分化,跨界、復合業態也成為常態。
當消費成了身份表達的一種方式,消費美學之間的差異,可能催生未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業態組合。圍繞不同“生活方式”進行劃分,比如健康的、文藝的,都有可能成為新的熱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業態復合程度越來越高
從單品出發覆蓋整個產業鏈,在一個門店衍生出不同功能,比如大米專賣店“Akomeya”;
或是圍繞一種生活態度/方式,集合與其氣質相配的各式商品,比如各類生活美學空間;
傳統業態如照相館、理發店、書店等,也加入零售、餐飲、文創的組合,以提升自身功能價值。
正如同上文所說,購物中心內的業態混搭、跨界、復合已成為常態,組合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未來還有哪些更佳的組合方式即將出現。
圖片來源/言幾又·見
購物中心的場景升級將在催生出各種新興業態
購物中心不再是在一個小盒子里做店鋪排列,店鋪面積甚至形狀都不再規整,戶外空間、屋頂空間、空中花園等重新定義業態規劃方式,都為消費者創造更多體驗樂趣。
上海瑞虹天地月亮灣利用開放式街區打造24小時主題餐飲;杭州大悅城憑借濱水優勢,設計24小時不打烊的濱水街區;屋頂空間、空中花園被更大范圍地被利用起來,餐飲、農場、運動館等進駐其中……
換個角度也可以說,購物中心的空間規劃創新同樣驅動著新興業態的誕生。
圖片來源/瑞虹天地
逐步囊括所有生活消費場景,將有更多新奇業態進入
為了適應青年人的體驗需求,購物中心業態更迭不僅在提速,其內容廣度也同步發展。單一的零售功能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體驗需求,購物中心從“賣東西”到“賣生活方式”的方向進階,將逐步囊括消費者的所有生活消費場景。
圖片來源/landscapebangkok
這使得新奇業態將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購物中心里,購物中心的未來形態依舊充滿想象。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