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0/10/27 10:25:58 關注:1241 人
以下文章來源于運營派精選 ,作者Ella
運營派精選
圖文來源/運營派精選
盲盒經濟太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呢?
今年4月,人們熟知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融資額超過 1 億美元。
這已經不是泡泡瑪特的第一次融資了,還有很多人在等著泡泡瑪特申請上市的消息。
O1
買家視角
關于以盲盒這種方式售賣商品,有哪些優(yōu)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一個實驗:斯金納箱(Skinner box)——由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設計制作,當時他是哈佛大學的研究生。
在一個盒子中,放入一只老鼠和一個按鈕,當老鼠按下按鈕,可以得到食物的獎勵。
比對兩種方式:
1) 按下按鈕,每次都能得到食物獎勵
2) 按下按鈕,有概率能得到食物獎勵
實驗發(fā)現(xiàn):
第一種方式持續(xù)一段時間后,老鼠便失去了興趣,只有當餓了的時候才會按下按鈕;但第二種方式,老鼠樂此不疲,哪怕停止了食物獎勵,還是會繼續(xù)不斷地按下按鈕,持續(xù)很長時間。
購買盲盒的我們,是不是有些像斯金納箱中的老鼠?
接著,我們引入另一個概念:福格行為。
在福格行為模型中,B(行為)=M(動機)A(能力)T(觸發(fā))。而其中的M(動機),決定了人們是否愿意采取行動。
那么,我們可以從人們采取行動的3個核心動機來分析: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對盲盒“上癮”?
盲盒的客單價不會太高,大部分人都能夠消費得起,出于人們的獵奇心理,很多人都愿意去踏出這一步,購買盲盒。
與此同時,盲盒的性價比不會太低。
一方面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相應價值的商品,可以極大減少未開到自己滿意商品的失落感。
另一方面,許多盲盒選擇和一些IP進行聯(lián)名,因此買到的商品也還算精致,一開始就會培養(yǎng)很多忠實的顏值粉。
而在拆盲盒的過程中,消費者不知道自己將獲得什么,會有一種期待感,分泌出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一旦消費者拿到自己想要的盲盒時,更能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盲盒在SKU的設置上分為基礎款、珍稀款和隱藏款。
其中珍稀款、隱藏款的設置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希望的心理,尋求刺激感。
抽到這些特別款時,里面的商品價值大于自己付出的價值,可以給用戶帶來boss通關時的那種極大滿足,產生“賺大了”的類似心理。
再者,人們總是本能地追求希望,逃避恐懼。盲盒利用的,是部分人的選擇恐懼癥。他們并不確定自己要買什么,于是把選擇權放棄,說不定能買個驚喜。
由于收集盲盒的這種玩法,形成了二級市場,抽到已有盲盒可以和其他盒友進行交換,進行回血,保證了很好的流通性。
所以,購買盲盒,不需要擔心抽到重復的玩偶,因此用戶不需要很高的抗風險能力,或者說抽盲盒的風險可控。
而且,由于某些盲盒的稀缺性,它們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就很高,也有一部分狂熱粉絲愿意在它們身上花錢。二級市場保證流通性的同時,也增加了盲盒社交的屬性,可以成為談資。
這批以95后潮玩愛好者為主的消費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潮玩專區(qū),消費能力較強,互相分享經驗,從中獲得認同。
O2
賣家視角
從賣家的角度,以盲盒這種方式售賣商品,好處也有很多。
如果盲盒內包含了什么產品盡數(shù)展示,人們會選擇直接購買自己喜歡的款式。
但是盲盒不一定能一次就開出自己喜歡的款式。
正如上面提到的,盲盒利用了人們采取行動的3個核心動機,再結合以層出不窮的組合新意,大腦因為渴望而形成的緊張感,促使消費者上癮,不斷地購買盲盒。
盲盒可以通過不同利潤產品的搭配,以綜合利潤獲益。
廣大消費者對商品的價值和利潤是有底的。說白了,東西值多少錢,買了以后是虧是賺,消費者心里明白得很。
但是,通過重新組合,加入一點玩法和不確定性后,人們對商品的真實價值就模糊了。
類似淘寶雙11的優(yōu)惠券,簡單的打折對于一般人還能理解,一旦打折加上優(yōu)惠券,很多人就不能算清了。
加之還可以通過人為制造稀缺性,提高產品的價格。比如,讓某款數(shù)量遠遠小于其他款。
所以,在掌握了一些稀缺資源上游核心渠道時,盲盒是提升利潤率的有效手段。
以盲盒的方式售賣商品,對清庫存有奇效。誰家沒點賣不出去的商品呢,混在盲盒里面,不僅賣出去了,還能賣個好價錢。
通過有吸引力的主打款或限量款,帶動庫存款的銷售,用盲盒形式售出的銷售額肯定比打折甩賣形式的銷售額要高得多。
上線了新產品、新IP時,以盲盒售賣的方式,也利于商家推廣引流。
例如:社區(qū)團購推出的生鮮盲盒中,限量款是價格較高的新鮮海鮮。主婦們慣于精打細算,團購產品中,新鮮海鮮的銷售量還是較少。通過盲盒的方式,就可以增加新鮮海鮮的曝光。
另一個角度,產品也可以通過不斷與熱門IP、爆款IP合作,達成雙贏。
O3
盲盒經濟,看似是近幾年才被人們提了又提,談了又談。但一提到盲盒,許多人都有過童年的回憶——比如小時候買干脆面攢水滸卡……
盲盒的套路其實許多人心里都了然,但小孩子的自然行為揭示了人類的本質,即使成年人已經了解商家的套路、擁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也無法完全逃脫人性的擺布。
大概這就是盲盒消費的內核推動力吧——對未知充滿想象,為探索未知而買單,為無止境的驚喜賭注而買單。
現(xiàn)在年紀大了,我對拆盒子已經沒有了好奇心,理智告訴我,這種消費沖動不應該自我縱容。 而每個年齡段的人總是不斷更替,后浪們懷著無限沖動和好奇,一批批“赴湯蹈火”,不在少數(shù),所以“促進”了繁榮的消費。
關于“以盲盒這種方式售賣商品,能有什么好處?”你有什么看法,一起聊聊吧~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