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2021/6/7 15:37:13 關注:920 人
圖文來源/騰訊新聞
原文作者/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張楠
“唐宮小姐姐”后,“考古盲盒”再抓住年輕人
秘籍:
線上開啟沉浸式體驗
2020年底,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傳的寶物”系列盲盒,也取得了不錯成績。在此基礎上,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河南博物院聯手百度國潮季推出聯名款考古盲盒,創造了直播帶貨7分鐘售磬的記錄。
這款盲盒有什么好玩的?與傳統盲盒不同,“失傳的寶物”系列盲盒全系基礎款及館藏款合計多達100余種且數量不斷增加,另外已發布的隱藏款近10種,擁有真材實料的陶器、玉器、瓷器、青銅器等多種材質。通過研究文物層土質的質感盡可能還原獨立的“考古現場”,把文化主題通過創意性設計與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結合,讓大家切實感受到發現歷史的瞬間。
正在新一輪發掘的三星堆,也開啟“盲盒”
秘籍:
模擬考古,破解謎題
最近,四川三星堆遺址新一輪的發掘工作,再發現兩千多件文物及碎片,當中新出土的青銅頂尊人像以及黃金器具,展現古蜀文明特色。
5月18日,三星堆博物館也推出新品“三星堆考古盲盒”。該盲盒將豬、雞、鳥、青銅神樹等微縮文物手辦藏在土里,盲盒中的土堆形態借鑒了三星堆遺址的特征,土壤外觀、形態、顏色也與考古坑內相近。因此,有網友戲稱,接近原汁原味的土可能比手辦更值錢。為達到“沉浸式考古體驗”,考古盲盒還將附贈鏟子、錘子和眼鏡。
在網友看來,考古盲盒帶來“沉浸式考古體驗”,是最具文化底蘊的盲盒。有網友還做了“買土還盒”的詞條解釋,戲稱“土比手辦值錢”,甚至有人為了三星堆的土買盲盒。對此,客服人員還接受采訪澄清說,盲盒中的確是帶土的,不過盲盒中的“土”并不是三星堆考古坑里的“土”,“是廠家制作的,土是仿制土,只是模擬考古的方式?!?/span>
冷思考:
考古盲盒未必適合跟風
要從地域文化出發
采訪中,文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河南博物院推出自己的文創“考古盲盒”,這一概念確實很新,結合也挺好的。原來不知道“盲盒”是什么的人,還特意去溯源“考古”了一下盲盒的由來。這也引發兄弟博物館“自來水”推薦。憑借創新力十足的《唐宮夜宴》和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今年也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都博物館一起獲得2021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把握文創開發“魅力法則”
莫從“內卷”到“內翻”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文博資源。目前,全市共有登記備案博物館60座,不僅國家等級博物館總數和占比均為全省第一,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多元豐富的各類博物館,也為這座“博物館之城”注入更多活力與動能。
采訪中,南博文創開發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下文創開發確實有不少跟風之舉,比如之前引發話題的網紅雪糕,像網上流傳的南博梅瓶雪糕就沒有經過南博授權,其實南博在文創開發這方面,還是按照自己的發展思路來做,并沒有緊跟潮流,盲目去做。當然還是希望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以做好服務為宗旨。當下市場上同質化的文創產品消耗著消費者的熱情,這也促使博物館文化傳承者和開發者們不斷推陳出新。
打造出文征明手植紫藤籽,國寶甜餅,江南四大名茶之一唐寅茶泡袋等人氣文創的蘇州博物館,其文創部負責人表示,從蘇博的文物、展覽、建筑,到美輪美奐的蘇州非遺、蘇工,蘇博會每年至少原創研發出100個以上的文創產品,目前累計已千余個。今年,紫藤還登上熱門文化綜藝《國家寶藏》,它已經代表了蘇州城市文脈的傳承,每年有限的紫藤種子,也將蘇州文脈延續到五湖四海。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