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2022/10/9 10:48:30 關注:673 人
![]() |
圖文來源/景區營銷實戰派 |
原始來源/攜程旅游、文旅之聲 |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同比減少18.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同比減少26.2%,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4.2%。全國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場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
10月7日,攜程發布《2022年國慶假期旅游總結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國慶各地倡導居民“就地過節”。本地游、周邊游、短途游主導國慶假期旅游市場。國慶7天,本地、周邊旅游訂單占比達65%,本地周邊人均旅游花費較去年國慶增長近30%。 |
“今年國慶雖然以本地周邊游為主,但市場上隨之也興起眾多本地游新玩法。例如酒店+X系列套餐,景區+X套餐,都是在基礎上疊加豐富的娛樂因素,匹配高質量服務,為消費者帶來多層次的旅游新體驗,迎合旅客不遠行也有新探索的假日旅游需求。此外,短途高鐵游、郊野露營、到地參團、當地一日游、輕戶外等新玩法,也逐漸成為大眾假日旅游的高頻選擇。”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認為。 |
報告顯示,今年國慶最火爆的本地周邊游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深圳、南京、成都、重慶、長沙、蘇州合肥、武漢、寧波、西安、濟南等城市。 |
隨著周邊旅游經濟不斷被深挖,福建、廣東、安徽、浙江等地涌現出一批周邊新晉小眾旅游目的地。根據今年周邊訂單的增幅,報告公布了國慶十大“本地游新銳目的地”,分別是泉州(增長463%)、莆田(增長415%)、南平(增長228%)、揭陽(增長100%)、汕尾(增長55%)、延吉(增長32%)、潮州(增長30%)、黃山(增長20%)、安慶(增長20%)、溫州(增長15%)。 |
本地周邊“躺游流派”占比超六成,酒店花費同比增長一成。 |
國慶周邊“宅酒店”依舊火爆,“躺游流派”繼續引領周邊游消費趨勢。一二線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質鄉村民宿及主題樂園周邊酒店節前早早滿房售罄。報告顯示,國慶假期,本地周邊酒店訂單占比超六成,用戶在酒店消費方面出手更闊綽,本地周邊的酒店訂單平均花費較去年增長近一成。值得一提的是,節末的酒店花費相對節前更貴一籌,10月5日至7日的酒店預訂均價,相較于10月1日至4日,提高26%。 |
國慶2小時高鐵游人次占比近六成,Z世代成高鐵游主力軍。 |
鐵路國慶假期運輸自9月28日啟動,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685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623萬人次。在國慶不遠游的倡議下,高鐵游成為周邊出行的重要選擇。攜程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旅客高鐵游單程平均時長為2小時16分鐘;平均出行半徑約300公里。國慶2小時高鐵圈的乘車人次占高鐵乘車總人次的近六成,1小時高鐵圈的乘車人次占比超三成。杭州、廣州、重慶、上海、成都、深圳、蘇州、南京、合肥、東莞成為國慶1小時高鐵圈十大抵達熱門城市。 |
值得一提的是,Z世代的大學生和職場青年最愛高鐵出游,Z世代高鐵用戶占比57%,比去年國慶占比提高4個百分點。 |
郊野露營躥紅國慶,人均花費比中秋多30% ,83%用戶過夜。 |
今年國慶,在周邊游趨勢帶動下,露營經濟繼續紅火。報告數據顯示,國慶期間,露營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倍,其中本地訂單占比近八成,市外周邊訂單占比15%。人均露營花費為650元左右,相較中秋露營人均花費貴30%左右。 |
上海、廣東、北京、浙江游客更青睞長假露營,其中上海訂單占比46%。國慶在攜程預訂露營游的人群,30-39年齡區間的用戶占比超六成,20-30年齡區間占比15%。親子客群占比超三成。其中,83%的用戶選擇過夜型露營產品。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在最適合露營的季節,游客選擇在郊野公園、農場營地,品味田園野趣、體驗秋收采摘。 |
國慶假期,攜程與早安野宿聯名舉辦“新勢力露營大會”,包含日落音樂會、星空電影賞、潮玩市集、露營小酒館、桌游劇本殺等多重玩法,活動覆蓋超1000人次。 |
國慶本地游拓新:周邊參團、當地一日游、輕戶外走紅。 |
為了省時省力,在城市周邊通過報團的形式盡享管家服務安排,也是眾多用戶的新選擇。 |
報告顯示,國慶假期報名一日游的用戶,平均購買頻次是1.5次,多次一日游可拼湊一整個黃金長假。南靖云水謠古鎮+永定高北土樓群、北京古北水鎮、長白山北坡、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桂林漓江游船等一日游產品在國慶廣受好評。 |
此外,選擇到一地報名2-3日當地參團的方式,也為國慶不知去哪周邊游的人群,提供了輕松逛吃新體驗。報告顯示,今年目的地參團訂單在國慶跟團出行總訂單中占比高達43%,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國慶假期,2-3天的目的地參團產品最受歡迎,北京、張家界、舟山、德清、桂林等地最受歡迎。 |
此外,今年國慶還流行短途“輕戶外”旅行。2-3天的周邊登山、輕徒步線路廣受戶外熱愛者的追捧。今年國慶期間,浙江、北京、廣東等地周邊戶外旅行訂單量同比去年分別實現222%、100%、70%的增長。云南、安徽、江西、湖南和四川的周邊輕戶外旅行最火熱。此外,飛盤、皮劃艇、騎行等城市新運動玩法,國慶銷量同比增長425%。 |
本地親子“不費媽”玩法涌現,國慶“景+X”產品銷量增長130%。 |
從年齡來看,80后依舊是國慶 “遛娃”主力軍,占比接近五成;90后以25%的比例成為第二梯隊遛娃大軍,占比較去年22%提高了3個百分點。在花費方面,90后親子游平均訂單花費同比增長10%,隨著人數和花費的雙雙升級,90后逐漸成為親子經濟市場的重要消費力量。 |
7天長假如何遛娃這個難題,把辣媽群體練就成了“本地玩法專家”。隨著旅行社、目的地對周邊微度假場景服務的不斷迭代升級,國慶假期出現了各式各樣“親子不費媽”的旅游產品。 |
在沈陽故宮,攜程優選推出盛京宮學研學體驗,從清宮彩繪體驗到民俗文化課堂,讓小朋友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在鐘山風景名勝區、南京六朝博物館等人文氛圍濃厚的景區,攜程優選還推出以私享講解為特色的深度講解服務產品,親子家庭可在中高級講解員的帶領下,深入領略景區背后的人文色彩。 |
攜程門票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本地周邊景區門票訂單占比近80%,攜程優選“景+X”產品十一覆蓋量同比增長186%,營收同比去年增長130%。 |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伴隨著各類旅游業態的升級,以及各地倡導 “就地過節”的號召,人們的出游半徑在縮短,決策也越來越多地呈現“碎片化”、“靈活化”等特征,這一方面說明了旅游目的地的宣傳方式變得更加全面、多元和立體,可以在很多生活場景觸達到用戶,另一方面也是周邊游、微度假的旅游方式越來越成為主流的體現。從旅游消費水平來看,消費分級的特征越發明顯,特別是在一線城市表現尤為突出,一邊是高星酒店、高端民宿、度假村一房難求,另一邊是露營產業熱火朝天,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消費方式。 |
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豐富,滿足群眾假期需求。 |
在落實好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國慶節假期,全國各級文化館組織活動13940場,參與人次5927.48萬,共有10801家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占A級景區總數的75%。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有關部門發布國慶假期12條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推出“稻花香里說豐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28條。85個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及試點城市舉辦約9100場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發放2.83億元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補貼,參與人數超1.4億人次,直接帶動文化和旅游消費154.1億元。福建發放3000余萬元消費券,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感受“清新福建”“福文化”魅力。安徽黃山通過科技賦能,在全國率先實施“先游后付”,面向“大黃山”區域開啟信用旅游新模式。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景區尋根祭祖園圍繞“大美中國 魅力古槐”主題,推出多種優惠福利“與國同慶”。海南海口面向參與抗疫付出和作出貢獻的基層工作者推出性價比高、價格優惠的“樂享國慶·歡游海口”套餐。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我的母親叫中國”展覽、“百名攝影師聚焦新時代”圖片展等主題展覽活動。湖北以“鳳鳴楚天·喜慶豐收”為主題發放酒店住宿券、景區券、旅行社線路產品券、旅游惠民卡券等“惠游湖北”消費券。 |
激揚愛國情、喜迎二十大成為國慶假期休閑的底色。 |
各地圍繞“喜迎二十大”主題紛紛推出系列活動,打卡紅色地標、探訪紅色舊址、緬懷革命先烈等紅色旅游主題活動備受歡迎。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有序接待各界觀眾。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光明搖籃精神之源——迎“二十大”上海紅色文物史料展》。湖北紅安縣各紅色旅游景區內紅旗飄飄,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等紅色景區游客接待量攀升。福建舉辦“喜迎二十大”主題性文藝演出超百場。江西舉辦“江山壯麗 大美贛鄱”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大型主題美術書法攝影創作展和“喜迎二十大 紅色地標我打卡”主題實踐活動。四川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等線下主題活動。重慶舉辦“喜迎二十大 爭做好少年”繪畫比賽暨書香進校園活動等重大群眾文化活動。廣西桂林開展紅軍古道“我向祖國表白”有獎活動、“喜迎二十大·童心永向黨”主題花燈展活動。河北衡水推出“喜迎二十大·情滿金秋線上公益演出季”,涵蓋戲曲、舞蹈、民族樂器、打擊樂器、兒童劇、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國慶假期,年輕人參與紅色旅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看革命動漫、讀革命書籍、逛革命景點、紅色演藝、買紅色文創產品受到追捧。 |
夜經濟助燃本地休閑和近程旅游煙火氣。 |
受疫情影響,本地游、周邊游仍是廣大居民出行首選,國慶假日期間選擇跨省游和省內跨市游的游客比例分別下降了14.4和9.5個百分點。前往城郊公園、城市周邊鄉村、城市公園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別達23.8%、22.6%和16.8%。北京、山東、沈陽等家門口城市公園,浙江黃賢森林公園、海南文昌椰林、福建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等舉辦的后備箱集市,為游客帶來頗具煙火氣的本地休閑和近程旅游體驗。夜間文化活動和旅游消費明顯活躍,第一批120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累計夜間客流量3995.6萬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客流量4.76萬人次。山東圍繞“夜宿”“夜游”“夜集”推出“秉燭游山東”線上文旅活動。廣西北海銀灘潮雕燈光秀、海絲首港海上煙花秀等“夜秀”項目成為市民游客紛紛打卡的網紅項目。 |
“云展演”“云旅游”豐富文旅體驗形式。 |
文化和旅游部政務新媒體“文旅之聲”推出第二屆全國旅游公益廣告優秀作品展播,“文藝中國”播出《文華擷英——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獲獎劇目集萃》。天津各大文博場館、文藝院團在線上推出“錦繡中華”民族交響音樂會、《“喜迎二十大 科學傳精神”科學家線上展覽》等主題展覽和演出。山東濟寧通過文化云等載體開展了濟寧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旅惠民服務“云展演”活動。黑龍江鶴崗市在線上展播大型歌舞史詩《黨的光輝照我心》《興山記憶》活動。河南焦作云臺山景區推出抖音短視頻創作大賽、“竹林七賢”國風特色演藝等多彩文旅活動,讓游客體驗豐富多彩的云臺山金秋之旅。山西、廣西、甘肅等地充分發揮線上線下融合優勢,整合各類線上平臺優勢資源,積極開展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展示活動。這些線上活動,有效降低了人群聚集,在極大豐富群眾生活的同時,也極大提高了文旅惠民的覆蓋面。 |
![]()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