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14 17:51:20 關注:1558 人
![]() |
文章來源/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 |
12月11日-12日,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2023在上海召開,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楊宏浩所長代表課題組發布了《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3——繁榮與重構》的主要內容。 |
中國旅游業正處于從復蘇走向繁榮的新階段。三年過去,旅游經濟開始步入市場內生和創新驅動的新常態,穩步轉入理性繁榮的新階段。 |
假日經濟拉動效應明顯,國內旅游全面復蘇。 |
預計2023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將達到54.07億次和5.2萬億元,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90%和91%。 |
城鄉居民出游意愿高位運行,出行半徑明顯增長。中秋國慶期間出游半徑平均180公里,目的地游憩半徑平均19公里,較疫情期間有較大幅度上升。 |
旅游產業景氣與企業家信心明顯回升,旅游上市公司和酒店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產業重構進程加速。 |
入境旅游政策不斷加碼,國際旅游市場開始復蘇,國際和港澳臺旅游供應鏈加快修復。 |
繁榮的時代已經到來。旅游需求多樣性和個性化并存,旅游消費向“三區一圏”集中,打造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間,“旅游+”“+旅游”拓展文化新空間、旅游新場景和科技新動能,重構旅游產業布局。 |
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歸來的游客不再是傳統的游客,要風景,也要場景,更要景觀之上的美好生活。 |
市場環境變化倒逼傳統業態轉型重塑,旅游產業鏈修復提速,供給側面臨結構性改革和業態優化的雙重機遇。 |
旅游者正在重新定義旅游業,越來越多的旅游集團和專業運營開始適應旅游需求的多樣性與個性化,以數字化轉型、組織變革、產品研發、服務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重歸公眾視野。旅游政策從托底轉向托舉,產業引導和惠民利民政策頻出。 |
在這樣一個新的階段,旅游集團該肩負什么樣的責任與擔當? |
一是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和國際交流的踐行者。旅游集團通過旅游業態、要素、產品和服務有機植入城市更新體系,對城市硬件以及生態、空間、文化、視覺、生活環境進行改造創造,積極推進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發展。國央企和民企多路并進,深耕農旅融合,繪制鄉村振興新畫卷。積極開展引進來和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旅游互鑒與共建。 |
二是聚焦主業,爭做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導者。積極拓展新市場,不斷研發新產品,如“城市度假”新產品不斷涌現,研學旅行市場和產品創新趨于活躍,下沉市場拓展成效顯著。數字轉型賦能供需雙向的降本增效和品質升級。資產向輕、運營前置助推旅游業運管能力全面提升。 |
三是攜手創新,勇做產業融合賦能旅游業的推動者。內驅外推加速產業融合深化;產業鏈中上游企業融通加速,共享空間、資源推進融合場景和產品創新;文化創新創造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文化創新創造的新載體、新形式、新服務,正在成為目的地重要旅游吸引物。當文化和旅游產業內部的鏈條不斷豐富,產業間鏈條的融合日益深化。 |
就在上述政策恢復的同期,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航班往來也在逐步恢復。以東航為例,7月20日,東航開通北京大興至新加坡的航線,每日1班往返。至此,東航每周往返新加坡的航班量達66班,已恢復到疫情前的87%。8月中旬,東航每周還將再增加上海至新加坡航線、新增合肥至新加坡航線,屆時該航司每周將有80個航班往返中新兩國,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
旅游集團面向未來的產業重構。 |
一是認知和發展理念重構。從事業到產業,從綜合性產業到快樂產業、幸福產業,再到現代生活服務業,對行業認知不斷深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踐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五大新發展理念。集團的發展目標超越經濟利益和注重長期目標,統籌利潤和社會責任等目標,更加重視企業家精神在推動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
二是產業布局的重構。產業鏈供應鏈重塑,旅游集團致力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強鏈補鏈延鏈和建鏈工作;并購重組、資源整合仍是旅游業的重要推進力量,也是旅游集團強鏈補鏈的重要方式;旅游行業供給側資源正在向頭部企業和平臺集中;旅游平臺間的競爭從早期的流量競爭,切換到基于產業鏈效率的全面競爭。 |
產業融合打開成長空間。旅游集團向外延伸和融合發展的同時,其他企業集團也正在進入傳統旅游集團的領地;傳統意義上的集團化是從實體企業向數字化領域擴張,而現在的一個新趨勢是,集團化正從數字化領域向實體企業擴張。旅游集團在進行跨界融合,多元成長的同時,也要加強資產管理,進行“瘦身歸核”運動。 |
三是模式、業態和產品創新。廣義的創新發展不僅指技術創新,也包括發展觀念、模式的創新,以及數字化改造的軟實力提升。該創新理念使創新發展變成軟實力比拼的藍海概念,而不是硬實力碰撞的紅海概念。游客體驗將成為檢驗旅游產品的根本標準。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重要,掌握數據就掌握未來。數據將成為開發旅游產品的重要依據和指示器。 |
四是聚力協同發展。集團本身協同高質量發展,包括旅游集團紛紛進行業務架構重組,數據的靈活應用能加強和實現集團各部門的協同效應。集團之間協同發展,如區域之間協同,客源互送,產品互補,打造跨區域精品線路;“文旅目的地產業聯盟”為平臺,為國內優質景區和目的地提供全方位、全鏈條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中青旅聯盟;商業模式合作,如宜昌交旅集團和南京旅游集團打造高端游輪型內河旅游產品長江傳奇號游輪。 |
最后是要破除人力資源約束。旅游集團的產業融合、復合型的跨行業人才面臨短缺。一方面,加強企校合作,加大對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成立旅游產教融合體;另一方面,要重塑旅游產業形象,讓旅游產業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 |
![]() |
網友評論